第三屆江蘇省小學數學特色教學交流研討會在南通崇川學校舉行
由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主辦,由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崇川區教育體育局承辦,南通崇川學校、通師二附協辦的第三屆江蘇省小學數學特色教學交流研討會5月26日-27日在南通崇川學校舉行,來自省內的領導、專家以及一線老師共計五百多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5月26日上午的開幕式上,南通崇川學校張洪濤校長向各位來賓介紹了崇川學校辦學願景以及成長曆程,崇川區教體局王根寶局長介紹了崇川教育的曆史以及崇川教育的發展現狀,南通市教育局金海清副局長向各位來賓介紹了南通小學數學課堂的特點以及從南通走出的一批批小學數學名師。董林偉主任從理論的視角給大家解釋了三維目標的核心價值以及核心素養的三個方麵。
5月26日上午,來自崇川學校和通師二附的三位老師用自己的課堂向與會代表解釋了情境教育理論引領下的情境數學課堂。崇川學校的柳小梅老師執教了《24時計時法》一課,她以兒童的生活情境為載體,引導兒童探尋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相互轉化的方法,體現了兩種計記時法間的區別與聯係。通師二附的戴春老師執教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課,把一個富有生活味的實際問題上升為數學問題,收集、整理數據的需求自然而生,一切水到渠成。崇川學校的顧銀燕老師執教了《認識容量和升》一課,她在充分喚醒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構“容量”概念。
5月26日下午,上海教育學院的曹培英教授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結構與低結構》的學術報告。曹教授以其厚重的理論研究水平、鮮活的教學實踐案例讓與會代表厘清了一些數學教育熱詞的認識。通師二附數學團隊的論壇更是讓與會代表耳目一新,國家級和省優課評比的獲獎代表以及團隊的導師代表以“情境教學、兒童學習、核心素養”這一主題,向與會代表展示了南通數學情境教學研究的探索曆程,理論結合實際的講述讓人深切感受到情境教育的核心元素“真、美、情、思”。丁錦華科長的南通市小學數學特色教學研究成果專題介紹更進一步豐富了與會代表對南通小學數學的認識,南通小學數學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又有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有高度統一的理論引領,又有不同的名師教學主張。正是追求這種“和合不同”的教育管理理念,才使得南通小學數學在全省小學數學優課評比、基本功大賽中年年奪冠。
5月27日上午的研討中,寶應縣實驗小學的吉祥老師執教了《因數和倍數》,泰州市高港實驗小學的季晶老師執教了《認識小數》,寶應縣實小驗小學陳士才老師,泰州市高港區教研室李娟老師,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張所濱老師分別給與會代表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課堂教學成果的介紹。
此次特色研討會的召開,將為崇川學校的數學研究注入新的活力,開拓南通小學數學教育研究的視角,促進全省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階。